PPP項目可通過政采請專業機構協助論證 |
|
作者:時間:2015/8/18 來源: 瀏覽:5285 次 | |
財政部近日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要求對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審慎控制新建PPP項目規模,以防控財政風險。按照《指引》要求,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必要時可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聘請專業中介機構協助。
《指引》明確提出,開展PPP項目要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如未通過論證,則不宜采用PPP模式。各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負責組織開展行政區域內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省級財政部門負責匯總統計行政區域內的全部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對財政預算編制、執行情況實施監督管理。財政部門(或PPP中心)應當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開展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工作。必要時可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聘請專業中介機構協助。各級財政部門(或PPP中心)要以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結論為依據,會同有關部門統籌做好項目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運營、維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根據《指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一方面要評估財政支出能力如何,即根據PPP項目預算支出責任,評估PPP項目實施對當前及今后年度財政支出的影響;另一方面,要平衡不同行業和領域的PPP項目,防止過于集中于某一行業和領域。
《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不應超過10%。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比例。
《指引》明確,鼓勵列入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名單的高風險地區,采取PPP模式化解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存量債務。同時,審慎控制新建PPP項目規模,防止因項目實施加劇財政收支矛盾。 據了解,財政部此前還發布了《關于征集PPP專業咨詢服務機構的公告》,擬建立PPP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庫。此次對外招聘的PPP專業咨詢服務機構有多項條件,除了滿足政府采購法外,還需要機構核心骨干近三年有PPP項目咨詢成功經驗,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等具有較強的PPP項目咨詢能力;另外,還需要有在法律、技術、金融、財務、環保等方面的專家或有穩定合作的外部顧問團隊。此次征集并不是收編的概念,而是增強信息的公開和共享力度,使大家實現機會均等、靠實力發展。 |
|